相关文章推荐
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010-51268841
全国统一招生热线
北京市东城区东岸音乐实验学校名师柴亮将于10月6日在北京音乐厅上演的“‘打开音乐之门’弦乐的魅力——柴亮和他的朋友们音乐会”。柴亮一如既往邀请乐界好友与他同台,演出阵容中不乏有昔日优秀学生,他们各有所长,成为受到乐坛肯定的音乐家,并坚持着音乐传承的使命,致力于将音乐的美和艺术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音乐是连接世界的桥梁!”这句话柴亮说了一次又一次。对他来说,音乐是一个沟通的手段,打破国界,突破语言的障碍。认识柴亮的朋友都知道,“柴亮和他的朋友们”不仅是这场音乐会的标题,也是他使用多年的社交媒体的名字。除去常见的舞台元素,在最日常的状态下,你可以看见柴亮在胡同、餐厅、教室、廊道等诸多场所,和东西方音乐家一起切磋音乐,耳熟能详的旋律、伴随音乐摇摆的肢体,仿佛音乐已然走进街坊巷弄,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柴亮专辑作品融合不同音乐风格
手握三百年经典名琴,心里想着把古典乐带给更多受众,相较于一枝独秀,柴亮更喜欢与不同的人、不同的曲风合作。10余年来,他推出多张融合古典、民乐、流行乐等曲风的专辑,试图借由中国人们熟悉的音乐元素,搭起古典音乐与日常生活的桥梁。最近,柴亮在顺义鼎石学校举办了一场电音交响音乐会,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团加上炫人耳目的电子音乐,成功虏获了听众的心,让所有人为之迷醉。
游走于不同音乐领域,通过小提琴与不同的人、不同的音乐风格不断碰撞,这就是柴亮,他是著名小提琴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也是北京市东城区东岸音乐实验学校(Beijing Eastbank Academy of Music,英文简称“BEAM”)的创校校长,他的音乐充满可能性与创造性,亦如这所伫立于故宫东侧,南河沿大街的BEAM。
趁着“‘打开音乐之门’弦乐的魅力——柴亮和他的朋友们音乐会”开演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柴亮校长的音乐教育故事,发现这位小提琴家的音乐教育观与内心话。
为什么热爱音乐教育,一做就是一辈子?柴亮回忆起自己最初拉琴的那段时光,“我发现10岁学琴的最大的好处是没什么人管我,可能大家都觉得我已经十岁了,拉不成什么样。”柴亮打趣说道。正因如此,他才能保持最自然、本真的状态,一路成为学校里最优秀的小提琴学生。
学琴不到三年,柴亮就代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参加全国艺术院校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并获得三等奖,这是地方院校的参赛者第一次在全国小提琴比赛中获奖,柴亮的成绩获得全校瞩目。
柴亮母校茱莉亚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
15岁那年,柴亮前往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在第一次专业期末考试中就斩获满分,而当时全校只有两个学生取得了满分。1986年,柴亮以小提琴专业免试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
拥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内心通常更加纤细。柴亮提起青少年时期一次“辍学”的经历,当时有一场非常重要的演出,他对自己努力后的表现非常满意,兴致勃勃地想听听老师的反馈,没想到老师只说了四个字“一堆垃圾”。从那天起,柴亮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打开琴盒。这样的伤害,对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需要花时间慢慢消化才能走出低谷。
柴亮回忆起那段生活里只有小提琴的时光,因为身心相对成熟才开始拉琴,父母对他的信任赋予了一定程度的探索空间。在一段时间里,他一边拉琴一边观照自己,发现自己着迷于用音乐畅所欲言的表达内心感受,于是默默立下志愿:日后若能在乐坛占有一席之地,便要将这份自由自在的热情大声地表达出来。
柴亮与陶乐丝·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
20世纪90年代初,柴亮在国际比赛中屡屡获奖,收到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的橄榄枝,于是赴美攻读研究生。来到茱莉亚的柴亮,师从享有“世界小提琴教母”美誉的陶乐丝·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并被迪蕾教授选中——担任斯塔林基金会迪蕾教授的助教,负责协助迪蕾教授开展教学工作。
在这些年里,这位年轻的音乐教育者观察到迪蕾教授如何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个性的小提琴“神童”聚集在一起。这些孩子不一定都热爱小提琴,但对音乐皆饱有一份天然的感知力,且每天进行高强度的练琴。迪蕾教授有一套为琴童建立信心的系统,去发现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尊重个性并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这是他理想中音乐教育的模样。与此同时,在中国创办一所音乐学校的梦想开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当时迪蕾教授有意培养柴亮接手她的教学事务,于是柴亮便有过一段观察迪蕾课堂的时光。印象甚深的一次,是他们共同为一位当今很有名气的学生上课,整堂课上学生拉偏了好几个音,柴亮作为助教忍不住提出几次,迪蕾并没说什么。课后,迪蕾才告诉他:“我看到他刚刚出去踢足球了,所以现在心跳快,肯定听不准,今天我就不说他音准。”
柴亮笑道:「这样的老师太聪明了,她就像大海一样,每次给你那么一滴,正好是你需要的。好的老师不会要求所有学生跟她一块在大海里游泳,她应该是懂得多、讲得少、看得准。」
陶乐丝·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课堂
当然,演奏者所需具备的音准、节奏与发音,训练起来肯定没有捷径,但好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方法。
迪蕾教授在传记 Teaching Genius(《教授天才》)里提到:「对于来自学生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她决不轻率回答,而是惯于把对问题的考查深入到底,和学生一起用手、用手臂、用弓进行各种不同动作的反复试验,直到他们对问题摸索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为止。」迪蕾教授非常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不吝于承认自己引导的不当之处,她不反对让学生忘掉前一种建议,改试另一种方法。
柴亮在纽约积累了很多教学的心得体悟,学成归国之前,他已是纽约派克经纪公司旗下的著名演奏家,世界巡演邀约不断之余,他也默默立下了投身音乐教育事业的志向。
1998年,以色列著名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离开纽约大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柴亮成为他的两名继任者之一。在布鲁克林任教的5年,他将自己在迪蕾教授身边所学习、实践的教育价值观带到了布鲁克林音乐学院,同时也思索古典音乐教育的更多可能。
柴亮在 BEAM
那段时期,柴亮经常关注着中国古典音乐的教育环境。一次,他回中国参加巡回公演,特意拜访了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在琴房外,他看着同学们十余个小时的勤恳练习,眼里闪烁着炯炯专注的光。柴亮心里暗想:“或许,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
如今,柴亮已经陪伴BEAM走过12载光阴:作为BEAM的创校校长,这虽是他投身于音乐教育的一小步,却是他深信不疑的长期信念。
十二年转瞬即逝,在故宫金水河畔,BEAM正蓬勃发展。如今,BEAM已经培养了九届近百位毕业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毕业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前往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和综合类大学。包括茱莉亚音乐学院、巴德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悉尼大学、拉西瑞尔大学、特拉华大学、辛辛那提大学、曼哈顿音乐学院、波士顿音乐学院等。当学生们离开学校,他们依然带着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柴亮与世界各地的BEAM校友
他们有的成为独奏家、歌手、交响乐团团员、音乐制作人,有的又去学了文学、建筑、财金、工业设计、心理学等专业。但十余年过去了,你仍能看见他们享受音乐的笑容和勇于尝试的身影,这正是令柴亮最为欣慰和骄傲的教育成果———每个孩子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他曾表示,选择来到BEAM的学生,都是对音乐抱有绝对热情的孩子。这份热情将带领他们前往梦想的彼岸。
12年来,BEAM社区成员们所做的行动,正在保护着他们热情的火苗,不遗余力地陪伴他们逐梦。
BEAM的学生热爱音乐
在中国,老师和学生之间似乎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但柴亮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就像我们俩一块把这个桌子抬到另外一间屋子一样,在需要两个人一起做这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想办法,如果我们都抬不动怎么办?是不是需要找人帮忙?教师如果有合作、引导的态度,学生会很主动地学习。如果是我拿着鞭子,让学生把桌子抬走,那情况和结果可能就很不一样了,可能会事倍功半。」柴亮笑着说道,「我执教20年,从没和学生发过火,虽然大家都不太相信。」
他谈起近期让他非常欣慰的学生――――2023届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学生李雨笑。今年毕业典礼,李雨笑作为毕业生代表上台致辞,台上他第一次向参加毕业典礼的父母坦诚过去对自我的怀疑及不自信,转型为音乐生使他拥有追逐梦想的勇气。
李雨笑在BEAM 找到了自信
「在大家眼里,我是一个开朗健谈的人,似乎跟谁都很聊得来。但我其实是一个用悲观主义诠释生活的乐观主义者。在入学考试的视唱练耳环节中,我完全不敢放出声音;在合唱课上我也只是对对嘴型;如果台下有人笑,我就会下意识地认为一定是我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来到BEAM之后我转变了很多。我能感受到身边的所有人都非常努力,这种学习氛围是我在之前的学校所不曾感受到的。演唱专业的同学主动帮我练习视唱练耳,作曲专业的同学和我沟通作曲技巧,学校一些我并不熟悉的老师都可以直接叫出我的名字。在这里,每个人都会重视你、帮助你。从一开始五音不全到现在慢慢的唱准音,从不敢张嘴到台上全力呐喊,从躲避众人到在台上展现自己,最重要的是,我自卑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
如今李雨笑成为洛杉矶现代音乐学院的大一新生,如旭日朝阳般展开新的生活。
BEAM的孩子因为音乐而充满自信
「当孩子找到真正的热情以后,我们的教育任务基本就完成了。他自己会探索,去发现我们不知道的世界。」让不自信的孩子因为音乐而变得自信,让找不到方向的孩子,在旋律间找到前进的路,这或许就是柴亮理想中教育的模样。
10月6号的“柴亮和他的朋友们”的音乐演出,柴亮邀请到了多位学生与他同台,李炳阳是其中之一。他忘不了柴亮是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信心的。这位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依然坚持拉琴的小提琴手,以一名普通高中生的身份直接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打破了只有上附小才能走专业路的大众认知。李炳阳回忆,柴亮老师说看着他拉琴,不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演奏,而是能看出透着自信和愉悦,这才是他被央音录取的关键原因。
柴亮学生李炳阳
虽然,2015年从央音毕业后,李炳阳经历过连续两年的出国留学研究生申请失利,才在 2019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但他说和柴亮学琴的那几年,给予他在日后追逐音乐的道路上很大的信心。非科班出身的他,拥有色彩斑斓的童年,他在赞美里收获自信,从坚持练琴的执着到比赛中找到愉悦感。这些小小的火花,支持着他在2021年继续留在耶鲁大学,攻读音乐艺术研究生学院,并成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Augustin Hodelich的首位助教。
在耶鲁,李炳阳坦言若论专业技巧,“自己或许连打酱油都没得打”,但对音乐的热爱,让他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舞台,只要小提琴在手,荒芜的田野、拥挤的地铁站、人来人往的步行街、房间里的电脑前,都是他享受演奏的金色大厅。
2022年10月,柴亮邀请李炳阳来到BEAM,讲述从一零一中学,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的经验。在他谦逊、平实的演讲中,李炳阳与同学们讲述着过去的学习,也谈及自身对于音乐的领悟,他一再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此外,音乐生必须培养创作的能力,以应对随时变化的外在世界。
柴亮鼓励学生 find their own voice
柴亮曾在2023-2024学年秋季开学典礼上讨论过类似的观点,因为这不仅是所有年轻人需要面对的现实,也是当今艺术家需要正视的一件事。
他提到,在当今旧知识与新知识迭交变幻的时代,在矛盾且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里,人类面对人工智能(AI)精通专业领域的快速节奏,容易产生迷茫与失措。但与此同时, AI或许将为音乐人创造更多机会,帮助音乐人探索更多的音乐可能性。
面对未来,音乐生在当下可以做点什么?他认为,就是了解自己 find your own voice。音乐家艰苦练习的基本功,无尽的独处与寂寞,无非是为了拥有足够的掌控力,以艺术的手段去向众人表达所理解的世界。他以拉琴为例,让在场的听众都感受到你对音乐的体悟,看到你所看到的美丽世界,这是音乐人最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艺术家存在的意义。
在BEAM的校园里,在不同的学校活动中,你经常能看到穿着运动衫,笑着和大家打招呼的柴亮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他最喜欢在学生晚自习时段走到琴房、排练室,看学生们的练习情况,偶尔和现代音乐的学生玩玩吉他、弹弹键盘,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他对学生的关心与支持。
BEAM学生有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
教学主任刘老师说,只要有柴亮出现的场合,同学们对自己的表演就会更加重视。
有一位同事开玩笑说,柴亮老师就像一个“忍者”,悄悄出现在音乐厅的角落,只为聆听同学们这次的演出是否比上次更进步了些。一位学生则说起期末考,无论同学表现得如何,柴亮会为每一个人鼓掌,同学总会为了这样的掌声,争取表现好一点的成绩。
BEAM学生有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
曾在耶胡迪·梅纽因学校 Yehudi Menuhin School 任教,与耶胡迪·梅纽因 Yehudi Menuhin 密切合作 8 年的William Lee,为BEAM现任古典乐教研室主任,他认为柴亮之所以重视学生每一次的舞台表演,因为“与其看重考试和成绩,不如给学生更多上台表演的机会,分享音乐的快乐比分数迷人的多。”
柴亮认为,“舞台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舞台实践,学生能够自发性地完善舞台礼仪、着装、表现力与作品的完成度。他热衷于学生的每一场演出,甚至是彩排,他希望将这份表演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当然,柴亮偶尔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时候。在一次演出前夕,他左思右想,还是决意调整演出曲目顺序,“我想试试用维瓦尔第直接开场”,于是老师们连夜重制节目单,而他则陪伴主持同学做最后的串词调整,为每一首看似疏远的古典乐曲加上引人入胜的故事,为了最后完美的合唱“ending”,他与同学们在台上试验了数十次……。每一次的排练同学们都竭尽全力,到了正式演出当天,当所有台下观众赋予热烈的掌声,音乐,仿佛成为充满魔力的语言,传递着不言而喻的幸福。
正式演出前,同学们在北京音乐厅后台集齐
艺术的最初是基于生活的美学,是人们基于当下,对生活和未来的某种向往。柴亮将每一位BEAM的孩子视为美的创作者,坚信有朝一日他们将伫立在世界的舞台上,创作音乐,创作自己的作品。
「我总是告诉学生,也时常提醒家长,要小心所谓的专业权威性,因为当今的艺术是没有权威的。」
他经常这样勉励同学:世界的舞台很大,它容得下人们的多姿多态。你大可放心去追求不同的热爱。我们学习音乐是的同时也学习一种能力,这是在学习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的能力,是拥有热情并培养良好的习惯与方法的能力,更是让你有机会成为多元发展艺术家的能力。
柴亮经常带着BEAM学生演出
或许,艺术面前人人平等,尤其在当今越来越强调去权力化和中心化的审美趋势下,把价值判断的标准从少数权威专家,扩大到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才能发挥不同创造者的天赋,将对美的不同理解传递出去。
柴亮在音乐教育领域所做的工作是杰出的、用心的。当被问到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他还会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时,柴亮说,如果不拉琴、不教学生,他会去做更多的体育活动。毕竟,他年轻时热衷于铁人三项,现在喜欢长途跋涉、热爱高尔夫。竞速可以帮助他探求人生张力,这些都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唯有认识自己,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周遭,关注每一个人。
柴亮与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
在BEAM,除了校长这个角色之外,大家还会如何看待他呢?一位小提琴专业的学生说,“当我走出他的课堂时,我觉得拉好提琴真的是可能的”。一位现代音乐专业的同学说,如果他有柴亮这样的同学,可能会邀请他一起打场球,因为看起来会是位“不错的球友”。另一位学生认为,柴亮肯定会是班上出色的领导,光是看他指挥乐团或指导室内乐就知道,他可以用清楚的语言,将不同声部的旋律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BEAM学生有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
创校12年,BEAM已经累积拥有数以百计的学生,柴亮说现在的孩子确实很聪明,每时每刻接收着丰富密集的资讯,他们知道的比我们预期的多太多了,因此更需要有远见、有见识、有独创能力、有共同理念的音乐家一起来缔造一座音乐社区。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音乐家慕名前来,他们多数任职于著名音乐学院或知名乐团,且活跃于各大舞台,有着丰富的教学与舞台经验,他们是BEAM音乐社区的“文化共同缔造者”。 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这座社区将为国内的音乐的蓬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BEAM是一座温暖的音乐社区
正如柴亮所说,“柴亮和他的朋友们”并非只是符号,它还是一种真切的情感,它代表了一种以音乐来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柴亮曾经自豪地宣称:“我们学生最不缺的就是乐于分享、互相帮助。”一起练唱、一起组团、一起创作、一起排演音乐剧,在BEAM,学生总是携手前行。
音乐与人是一曲永恒的交响,或许,有天我们会渐行渐远,但这座音乐社区不会凋零。美好的乐章将永远在BEAM奏响,而这旋律将告诉你:无需急于追寻,BEAM是永远迎接你的起点。
招生信息: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东岸音乐实验学校招生对象与招生专业,转学生需提前了解
东岸音乐学校最新动态
答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师资怎么样?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师资团队由大师团和高学历多元化青年艺术家构成,比如小号
答北京市东城区东岸音乐实验学校(原名: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均流向全球顶尖音乐学院,如:伯克利音乐学院、茱...
答对于有音乐艺术特长的学生来说,对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会非常关注,因此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招生对象要求也是大家比较...
答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招生不限户籍,所有学生通过报名审核后,均要参加学校入学考试,只有成绩达到中音鼎石入学要求的学生才...
答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是北京东城区唯一一所专注音乐教学的4年制国际高中,对外开放申请的年级有高中预科(9年级)、10~...
学费:22.00万/年简章详情>
免费咨询
张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政策随时看
关注小程序
学校简章学费随时查
报名咨询电话: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